鐵礦石明年供需基本面趨于寬松
2023-12-20811
需求:亞洲增量來自中國、印度、韓國
亞洲鐵礦石需求增幅明顯,主要由印度、韓國、中國貢獻。在全球經濟面臨下行壓力背景下,印度基建及制造業的資本投入穩步增長,鋼鐵下游需求預期好轉提振鐵礦石需求,其中1—10月生鐵產量同比增加532.4萬噸至7137萬噸;韓國緊隨其后,鐵礦石需求同比增加184.4萬噸至3729.7萬噸,主因為去年基數偏低;中國鐵礦石需求同比增加181.1萬噸至74710萬噸;日本鐵礦石需求同比減少103.7萬噸至5294.1萬噸。
1—10月,獨聯體國家(俄羅斯、烏克蘭及白俄羅斯)高爐生鐵產量為5287.7萬噸,同比增加152.1萬噸,需求增量主要由俄羅斯貢獻。其中,俄烏沖突對俄羅斯的擾動有所下降,其高爐生鐵產量同比增加265萬噸至4569.7萬噸;烏克蘭經濟活動持續受沖突影響,生鐵產量維持低位運行,同比減少90.4萬噸至490.5萬噸。
歐美等國家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其中歐洲鐵礦石需求降幅最大,1—10月,鐵礦石需求同比減少740.2萬噸至6585.2萬噸;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依次同比減少13.9萬噸至346.9萬噸、減少74.9萬噸至2399萬噸、減少107.8萬噸至2379.2萬噸。
海外鋼廠年末生鐵產量存在季節性沖量,考慮到印度、韓國與俄羅斯為全球(除中國外)鐵礦石需求的主要增長來源,預計上述三個國家年末需求存在一定同比增量,后續需持續關注。
四大礦山:或迎來新一輪投產周期
自2018年以來,全球鐵礦石供應進入穩定增長階段,產量逐年增加,大洋洲、南美洲為全球鐵礦石主要生產地區,澳大利亞、巴西兩國產量總和占全球總產量的48%。從礦山企業來看,四大礦山占全球45%以上。產量從大到小依次是淡水河谷3.46億噸(占比13.3%)、力拓3.36億噸(占比12.9%)、必和必拓2.55億噸(占比9.8%)、FMG2.37億噸(占比9.1%)。除此以外,印度、俄羅斯、南非、加拿大等國也在全球鐵礦石供應中發揮重要作用。
今年我國鐵礦石供應增幅明顯,1—10月鐵礦石累計進口量為97584.2萬噸,同比增加5842.2萬噸(6.4%)。
據不完全統計,四大礦山2024年新增產能約3600萬噸。一方面,淡水河谷位于圖巴朗的兩家球團廠正在進行生產測試工作,預計明年能夠為其帶來近600萬噸的新增產能。另一方面,FMG位于加蓬地區的貝林加項目為其帶來約3000萬噸的新增產能,目前項目的第一批礦石已經完成出口準備工作,標志著FMG首次從澳大利亞境外出口鐵礦石。此外,2025年、2026年為力拓與淡水河谷集中投產的年份。從力拓來看,西嶺、西芒杜為其新投產項目,合計新增產能8500萬噸;荷普山二期、布魯克曼向斜、納姆迪以及西安吉拉斯均為置換項目。從淡水河谷來看,卡帕內瑪項目為新礦山投產項目,合計新增產能1500萬噸;圖巴朗球團廠與瓦爾格姆格壓塊廠預計分別釋放產能600萬噸與1500萬噸;S11D項目有望于2026年進一步釋放近2000萬噸產能。
2013年以來,四大礦山產量共經歷兩個時期。第一階段為集中投產期(2013—2018年)。2012—2013年,四大礦山資本支出到達頂峰,其后5年內項目投產與礦山增產明顯,并于2018年達到近10年產量頂峰12.349億噸,較2013年增加44512.9萬噸(56%)。第二階段為后礦難時期。2019年為產量轉折點,四大礦山全年總產量大幅下降,主因為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發生礦壩決堤事故。自2019年起,四大礦山總產量受淡水河谷拖累明顯,疊加產能集中投放周期結束,投產項目以產能置換為主,產量維持在11.34億—11.64億噸。展望未來,FMG加蓬貝林加項目正式投產,淡水河谷、力拓預計分別于2025、2026年投產一批新項目,結合目前資本支出底部已現,四大礦山有望迎來新一輪投產周期。
淡水河谷產量增幅明顯,主因為降雨擾動減少。今年前三季度產量(含球團礦)共計25835.90萬噸,同比增加757萬噸。分結構來看,北部系統原礦產量持續受到許可證延遲影響,產量同比下降234.1萬噸,至12411.6萬噸;南部生產系統產量小幅上升,同比增加65萬噸,至4689.2萬噸,產量擾動主要來自尾礦管道三季度檢修;東南系統產量增幅明顯,同比增加651.2萬噸,至6074.9萬噸,主因為布盧庫圖水壩調試結束后,球團原料產量上升與產品結構的調整。展望2024年,預計淡水河谷將釋放600萬噸產能,主要來自圖巴朗礦區的兩座新球團廠的投產。
力拓2023年供應端受加拿大林火影響,2024年產銷目標上調近400萬噸。三季度產量(含球團與精粉)共計25590.60萬噸,同比增加796.40萬噸,主因為谷戴達利與Mesa A項目產能進一步釋放。分結構來看,PB、SP10粉礦與塊礦產量為18385.50萬噸,同比增加832.50萬噸;羅布河粉礦與塊礦產量為2099萬噸,同比增加331.50萬噸。隨著近期加拿大產區運營逐步恢復,目前力拓全年產銷目標上調近400萬噸。其中,西澳發運目標上調300萬噸,至3.23億—3.38億噸,加拿大產區IOC產量目標上調50萬—170萬噸,至980萬—1150萬噸。展望后市,力拓產能置換與新項目建設共同進行,一方面,產能置換項目進入第二階段,包括荷普山2號層狀山體項目(對荷普山1號礦區的產能置換)、布魯克曼向斜項目(對布魯克曼1號礦區的產能置換項目)、納姆迪以及西安吉拉斯置換項目;另一方面,西芒杜項目進展順利,力拓子公司Simfer于8月11日與幾內亞政府及西芒杜眾贏聯盟就項目基礎設施建設達成關鍵協議,主要涉及長度約600公里的鐵路與港口設施的建設計劃。
必和必拓南坡項目有望于2024財年年末(自然年二季度)釋放全部產能。前三季度產量(100%權益+Samarco)共計21182.80萬噸,同比下降178.30萬噸,主因為皮爾巴拉中部鐵路樞紐軌道更新維護工作影響,涉及南坡項目與C礦區的運輸。展望2024財年,南坡項目有望于財年年末釋放8000萬噸全產能;港口PDP1項目對接工作持續進行,并有望于2024財年投入使用,屆時將進一步提高公司礦石出口效率。
FMG產銷下降,主要受到設備檢修與港口庫存偏低影響。前三季度FMG產量同比減少860萬噸,至15700萬噸,發貨量同比減少240萬噸,至14110萬噸,產銷下降主要受到設備檢修與港口庫存減少影響。展望后市,一方面,澳大利亞境內項目投產順利,鐵橋項目于2024財年一季度(自然年三季度)正式過渡至運營階段,隨著產能逐步釋放,后期產銷有望提升;另一方面,加蓬貝林加礦石開采項目于近日完成第一批礦石出口的準備工作,預計明年將為公司帶來3000萬噸的新增產能。
展望2024年,四大礦山產量預計同比增加900萬噸,至11.943億噸。其中,力拓產銷目標上調近400萬噸,必和必拓與FMG兩家礦企分別貢獻250萬噸。
其他非主流礦:供應增長趨勢有望維持
澳大利亞其他礦山有望投放970萬噸的新產能,2024財年供應目標上調20萬噸。從產能來看,澳大利亞阿特拉斯有望于2024年投放邁克菲項目部分產能。邁克菲項目為阿特拉斯與漢考克集團共同開發的鐵礦石開采項目。此前項目預計于2023年年中開始投產,但審批延遲導致項目未成功落地,據其最新報告披露,項目審批有望于12月重新啟動,后續項目進展有待持續跟蹤。從產量來看,澳大利亞礦產資源生產目標整體下調35萬噸,其中,伊爾岡產區產量目標上調90萬噸,皮爾巴拉產區下調125萬噸。吉布森山鐵礦新財年銷量目標上調55萬噸,主因為破碎產能的進一步上升。
巴西其他礦山新增產能550萬噸,主要投產時間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其中安賽樂米塔爾旗下藍塞拉礦山(Serra Azul)預計于明年二季度正式投產,屆時將帶來直接還原球團礦450萬噸新產能;CSN預計于明年四季度投產精粉項目,提升精粉產能100萬噸。
印度2024財年供應增幅或繼續匹配需求增幅,進口量有望維持。作為全球第二大粗鋼生產國,其國內鐵礦石需求的寬松程度影響印度礦的出口量變化。一方面,印度粗鋼產量增速預計可達4%—7%。據印度品牌權益基金會(India Brand Equity Foundation,IBEF)披露,印度鋼鐵企業目前正在致力于尋求新興鋼鐵工藝的支持下重新開啟產能擴建項目,全國新增產能為29萬噸,2024財年粗鋼產量可達1.23億—1.27億噸,增速4%—7%。另一方面,印度鐵礦石產量進一步修復。據海外咨詢機構SteelMint披露,目前果阿邦地區礦山已重新拍賣,2024財年印度鐵礦石產量有望上升至2.75億噸,增速7%。綜合來看,印度礦在進口利潤合適的情況下,仍會出現一定的供應增量,但整體進口量有望維持。
南非礦供應受鐵路運輸、碼頭設備故障等影響,全年產量降幅近150萬噸。產能來看,英美資源旗下克羅梅拉礦山壽命延長項目預計于2024年下半年投產,屆時將帶來近400萬噸的產能置換。從產能來看,英美資源2024年產量與銷量目標均下調100萬噸,主要由于物流限制導致礦山庫存過高引起的產量目標調整。其中,產量目標由3500萬—3700萬噸下調至3500萬—3600萬噸,銷量由3600萬—3800萬噸下調至3600萬—3700萬噸;非洲彩虹礦產公司全年產量目標下調50萬噸,主因為碼頭設備故障及極端天氣擾動。
隨著林火擾動逐步下降,疊加加拿大巴芬蘭鐵礦每年出口量上限上調至600萬噸/年(上調幅度為180萬噸),假設發往中國的比例為60%,預計我國加拿大礦進口增量約110萬噸。
運費:對總體成本的支撐作用同比減弱
整體來看,今年鐵礦石運費呈現同比下降趨勢,鐵礦石運費對總體成本的支撐作用同比減弱。截至12月8日,西澳-青島航線運費均值同比下降1.39美元/噸(降幅14.1%)至8.49美元/噸,巴西圖巴朗-青島均值同比下降3.76美元/噸(降幅15.3%)至20.86美元/噸。上半年海運費波動幅度較小,西澳-青島航線在1—6月維持在8美元/噸附近,巴西圖巴朗-青島維持在18美元/噸。7月以來,航線運費跟隨需求季節性上升,疊加巴拿馬運河運力受干旱影響,上述兩條航線分別上升至13美元/噸與35美元/噸。
四大礦山成本優勢繼續保持,除FMG外其他三大礦企直接生產成本均有見頂下滑趨勢。四者生產成本大致維持在15—25美元/噸,結合運費區間10—25美元/噸,其礦石產品到中國的成本維持在25—55美元/噸。
非主流礦山成本差異較大。據不完全統計,非主流礦生產成本在20—70美元/噸區間,結合運費區間10—25美元/噸,非主流礦到中國的成本區間為30—95美元/噸。
從供應端來看,結合產銷目標與產能投放情況,預計2023年全球鐵礦石供應增量2937萬噸,增幅約2%,結合發運比例,預估對我國貢獻1158.5萬噸增量。其中澳大利亞、巴西礦山供應增量809.5萬噸,預估對我國貢獻604.1萬噸的增量;其他非主流礦山供應增量190萬噸,預估對我國貢獻114萬噸增量。國產礦供應增量約1060萬噸,增幅為3.9%,主要來自華北地區礦山復產及唐山首鋼馬成鐵礦、遼寧思山嶺鐵礦等項目投產。
從國內需求端來看,考慮到今年鐵水增幅較大,整體基數偏高,疊加廢鋼供應增幅明顯,廢鋼對鐵水的替代作用有所增強,預計明年鐵水產量同比持平,全年日均鐵水產量均值維持在240萬噸附近。
綜上所述,明年鐵礦石基本面有供增需平預期,供需平衡有望進一步寬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