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探索鐵礦石基差貿易新模式
2021-08-191130
利用場外衍生平臺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2017年,大商所在黑色品種上推出了基差貿易項目,首次以試點的形式推動鋼鐵產業鏈企業嘗試接觸基差貿易模式。當年,鞍鋼與中建材兩個央企巨頭便大膽探索,開展了央企間首單鐵礦石基差貿易。在該項目帶動下,2018年,河鋼與嘉吉參與進來,并簽訂了200萬噸基差貿易框架協議,成為國內鐵礦石基差貿易規模最大的一筆交易,廣為市場關注;2019年,鞍鋼與中建材再度聯手,境外礦業巨頭巴西淡水河谷也首次利用大商所鐵礦石期貨開展基差交易。從央企首單,到國際大型貿易商,再到境外礦業巨頭,基差貿易模式逐步被鋼鐵產業鏈企業所接受。
A再度攜手獲贊譽
2019年9月,大商所基差交易平臺正式上線,2020年12月,大商所戰略性啟動了“一圈兩中心”場外市場建設,推出了基差貿易等一系列場外新模式和新平臺,推動基差貿易等業務從單一的線下交易,逐步朝著標準化、線上與線下協同化的方向演進,為企業提供了更多的交易選擇。
鞍鋼是鋼鐵行業僅有的兩家央企之一。作為項目參與方,鞍鋼對于基差貿易這一新模式的包容度非常高,2017—2019年連續三年參與大商所鐵礦石基差貿易項目,充分展現出央企的創新意識和示范作用,并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中建材是中國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商之一,致力于打造成為國內建筑鋼材煉鋼原料最大的供應商。自2017年與鞍鋼共同參與了鐵礦石基差貿易項目后,中建材積極思考行業發展趨勢,深入研究“基差定價”模式的優勢和意義。2019年,中建材再度試水該模式,與鞍鋼依托大商所基差交易平臺,合作完成第二單鐵礦石基差貿易項目。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大商所基差交易平臺的上線,不僅為兩家央企再度攜手開展基差貿易創造了新的契機,也標志著基差貿易模式在實體經濟中的推廣應用開啟了新的篇章。
企業通過基差交易平臺開展線上操作具有以下優勢:一是違約風險較小。平臺實行交易商準入機制,保障了參與平臺交易的企業具有可靠的信用,大幅降低了違約風險。二是降低交易雙方的信息不對稱性。隨著平臺交易商的不斷引入和交易規模的不斷擴大,平臺報價的公允性將得到有效保證。三是靈活便捷。買賣雙方可以根據自身交易需求,設置包括價格標的、數量、日期、貨物質量及交貨地點等信息,充分保障了交易的靈活性。各交易商可以根據自身掌握的資源情況,向平臺提供個性化的基差合約。
正是基于以上優勢,大商所基差交易平臺吸引了包括鞍鋼、中建材、河鋼等多家行業龍頭企業積極參與。而鞍鋼與中建材項目的交易更是在場外平臺上線首日就順利完成。
B方法總比困難多
對于鋼鐵產業鏈多數企業來說,基差貿易是相對新興的貿易模式,尤其是對線上場外平臺較為陌生。鞍鋼和中建材的高層領導對該業務均高度重視,鞍鋼原燃料采購中心商情部部長敬黨親自協調推進項目,業務、風控、財務、法律等部門通力配合,為相關手續的快速辦理和項目的順利落地提供了大力支持。
“鞍鋼作為國內代表性的鋼鐵企業,已經連續兩年參與到大商所鐵礦石基差貿易項目中,希望將這種采購定價模式常態化。面對大商所推出的基差交易平臺,公司將原本處于線下的交易轉移到線上,是新的嘗試。公司樂于接觸新的模式,希望能夠在不斷的嘗試中謀求新的發展,也為國內鐵礦石基差貿易的推廣應用做出貢獻。”敬黨告訴期貨日報記者。
在系統操作層面,國信期貨憑借與其風險管理子公司國信金陽同為大商所場外平臺首批交易商的優勢,積極參與交易所組織的各項培訓,針對平臺的合約錄入、掛牌、摘牌、點價、交收以及開票等功能進行詳細學習和系統測試。國信期貨鋼鐵產業部基差貿易團隊和國信金陽相關人員與鞍鋼、中建材負責實際操作的人員進行深度對接,梳理交易流程,講解操作要點,并在交易所提供的測試窗口期,配合鞍鋼和中建材多次模擬交易、總結操作經驗,最終將雙方在操作上的難點一一攻破。
“公司面對新型風險管理業務或工具時,相較于實體企業具有更高的開放度。基差交易平臺上線前,公司已同大商所相關人員充分溝通,并對系統進行了深度模擬測試。為了保障項目參與雙方的交易效率,公司同鞍鋼、中建材的業務人員提前模擬演練,確保雙方操作的熟練度和準確性,對項目給予了必要的技術支持。”國信期貨鋼鐵產業部負責人劉琦說。
在合同細節上,由于雙方希望在平臺上線首日達成交易,所以對這些細節的磋商也面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其間,雙方對如何確定基差進行了多次協商交流。考慮到水分不可控和鲅魚圈港貿易習慣等因素,雙方設定干噸基差;結合簽約期間的平均基差以及雙方對基差收斂走勢的一致判斷,中建材做出一定讓步。“考慮到臨近交割日基差收斂的概率較大,經雙方商議后,公司最終將基差報價確定為178元/干噸。”中建材業務發展部總經理李秀麗解釋道。
項目交貨地選擇在雙方合作較多的鲅魚圈港,交易標的為3萬噸鐵礦石PB粉。與2017年雙方開展的基差交易業務不同,這次雙方在角色上進行了轉換,由鞍鋼點價,中建材進行風險對沖操作。這是因為買方點價在國內鐵礦石基差貿易中屬于主流模式,雙方均有意參照這種模式實現后期的常態化操作,而通過角色轉換,雙方可以充分總結作為交易點價方和對沖方的不同操作經驗,為后續基差貿易業務的拓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2019年9月25日,隨著大商所基差交易平臺上線的鐘聲響起,雙方通過平臺順利成交,成為大商所基差交易平臺成交的首單鐵礦石基差貿易。
C精誠合作效率高
與以往基差交易模式不同,該項目的點價操作通過大商所基差交易平臺完成。在線下點價操作中,雙方指定聯系人,通過電話、郵件等指定的形式完成,這些內容通常會作為貿易條款列入雙方的合作協議中。而在線上點價操作中,交易所為買賣雙方設置了點價窗口,鞍鋼只需要針對已經成交并且在點價期內的合約,錄入點價信息后點擊“點價”按鈕即視為完成點價。線上點價操作方便快捷,便于企業通過平臺實時查詢到點價合約的各項細節,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雙方的工作量。
對于買方點價模式下的點價方來說,點價時機的把控主要取決于買方對點價期內基差走勢的預判和對當前掛鉤標的合約價格的認可,同時還需要結合自身的現貨需求。作為擁有點價權的買方,若認為未來基差可能大幅縮小,這會導致未來執行點價權時最終確定的結算價格過高,買方可履行點價權以主動防范風險。從2019年9月初雙方初步確定合作意向到10月中旬,港口鐵礦石現貨價格有所下降,期現基差也呈現走弱趨勢。2019年10月16日,鞍鋼認為未來基差大概率繼續下行,并且期貨合約價格也處于較低位置,因此執行點價權,按I2001合約收盤價,確定了最終的現貨采購價格803元/干噸。
“公司認為,合同成交時鐵礦石現貨價格處于高位,而鋼廠利潤仍處于低位,部分鋼廠甚至進入虧損狀態。隨著淡季需求下滑以及鋼廠因虧損檢修增加,未來礦價高位回落的可能性較大,期貨雖大幅貼水現貨,但仍有下降空間。因此,公司選擇在期貨價格回落后再進行點價。”敬黨深有體會地告訴期貨日報記者。
作為項目的價格風險對沖方,中建材本身便擁有很強的專業基礎,很早便建立了衍生品相關部門。基差貿易雖是產業內新興的貿易模式,但是,只“新”在定價環節,風險對沖操作與傳統貿易模式思路大體一致。而恰恰是由于基差貿易利用“期貨價格+基差”進行貿易定價,運用期貨進行價格風險對沖,可以較好地對沖風險。
中建材從2019年9月與鞍鋼確定合作意向,到9月25日項目正式簽約,其間在鐵礦石I2001合約上先后建立了全部空頭倉位。10月中旬,鞍鋼執行點價時,中建材將對應的期貨頭寸全部平倉,至此將本次貿易中的價格波動風險轉移至期貨市場。總結該項目點價過程,鞍鋼通過自身對市場基差的判斷,結合點價操作,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自身的現貨采購成本;中建材通過控制期貨建倉時機,獲得了較為穩定的基差收益。最終,雙方實現共贏。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基差交易對大商所場外平臺交易同樣是一次檢驗。項目的貨物交收、貨款結算與發票開具均按照雙方的貿易慣例順利完成。不同的是,貨物交收的申請與確認、貨款的逐步結算以及發票信息的核實均能夠通過大商所提供的平臺接口完成。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大商所全程對貨款進行監管,充分保障了資金安全。鞍鋼收到貨物并在平臺確認后,大商所將全部貨款實時劃轉至中建材賬戶。可以說,雙方本次合作充分展示了大商所場外平臺交易的便捷、高效、安全等特性。
此次鞍鋼與中建材雙央企再度合作完成的線上鐵礦石基差貿易,在國內鐵礦石基差貿易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雙方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繼續參與到大商所場外平臺開展更多基差貿易,進一步完善自身的貿易體系,更好解決線下交易的流動性差、交易對手難尋等實際問題。
“場外平臺上線有助于鋼鐵企業了解、參與基差貿易,公司也會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積極參與平臺業務,探索這種新的定價模式。”敬黨表示。
當然,無論是基差貿易在國內鐵礦石領域的應用,還是大商所“一圈兩中心”場外市場建設,都剛剛起步,還需要廣大產業企業和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這個平臺是大商所為實體產業和金融機構搭建的,旨在為廣大市場參與者提供公平、安全、高效的交易載體和服務環境。產業企業及各金融機構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業務模式,共同推動線下和線上基差貿易行穩致遠,為實體經濟和鋼鐵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